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动车价格 > 正文

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怎么办」

  • 电动车价格
  • 2024-10-13 22:03:07
  • 37
  • 其他内容没有找到TXT文件。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何...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

雍正年间的养廉银制度是历代中国廉政制度改革的开始,第一次全面填补制度的缺陷,意义非凡。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清雍正年间建立了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靠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

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怎么办」 电动车价格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对雍正年间开始的养廉银制度,是个有效,实际性的改革,这是对古代薪俸制度改革的开始,收入由暗变明。

2,雍正年间的薪酬改革,是经过全面的调查,使官员收入表面化,抑制了贪污腐败行为的大面积发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也可以说是对历代王朝官员收入的改革,有目的的针对官员收入灰色化,通过发放养廉银基本满足官员的正常开支。减少和杜绝官员对外财的欲望与企图。

4,说的大的一点,是历代中国建立合理工资收入与廉政制度的开始。

古代中国当官就像老板开了一个公司,国家只给官员薪俸,收入极少,因此营业收入就这么多,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幕僚,随员,家庭,仆人,于是公司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养活自己,营业外收入,灰色收入就来了,这样官员就顺理成章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比如陋规,谋私就成为常态。像官场现形记描述的那样。本来是正常需要的开支,必须通过非正常手段来获取,实际上一种鼓励灰色收入的制度。

所以说养廉银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廉政制度改革的开始,第一次全面填补制度的缺陷,意义非凡。

养廉银制度历史背景,起于清雍正年间,耗羡归公后实行。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首先是考虑到了各官地位的高低以及任所的事务繁简。除此之外,也还考虑到了其他的因素:一是照顾到了官员以往收受陋规的情况;二是照顾到了官员在养廉银外是否还有其他经费来源;三是照顾到了官员所在地区的富庶或贫瘠。但是,由于雍正年间的养廉银制度尚属创行阶段,各地官员的养廉银额不但差别很大,且多有变更。乾隆十二年(1747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整,成为定制。


康熙时期,一名一品大员的年薪是一百八十两白银,七品知县的年薪只有四、五十两白银,这种局面导致康熙晚年的时候,朝堂之上几乎无官不贪。

雍正上台后,为了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特别制定了“高薪养廉”的养廉银制度。

【清代官员俸禄和养廉银】

一、养廉银诞生的>情况/strong>

1、官员俸禄过低,难以维持基层政府组织,导致官员行政效率低下

古代的官员俸禄低,需要花钱的地方却不少,像影视剧里常有的师爷、仆役,这笔费用都是由官员自己支付的。

也就是说,一名总督每年要靠这180两银子,用来补贴家用、支付出差路费、支付智囊团工资……

雍正在制定养廉银制度时,也意识到官员们太难了,所以他特别强调设立养廉银的宗旨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

2、官员贪污现象>严峻/p>

清代的官员们,在正常工资无法满足收益的情况下,便想方设法找收入渠道。

其中收取税收时,额外征收的“火耗”银便成了光明正大赚取灰色收入的重要途径。

所谓“火耗”是指将民间收来的税收银子进行熔炼时,平均每两会出现一至二分的损耗,而官吏们为了从中捞取好处,他们将这百分之一二的损耗平摊到百姓身上时,却高达百分之二三十。

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在给雍正的奏折中提到:

谨奏为奏明雍正元年耗羡银两事,伏查晋省州县征收钱粮,向来火耗最重,每正项一两竟加耗三四钱及四钱五六分不等。

清代官员除了从火耗中捞取私利外,他们收礼的名目也令人结舌。

《朱批谕旨·何天培奏折》:“闻向日馈送巡抚节礼诸项,正数之外,又有堂礼、随礼、绸缎礼、契食礼。其他赞营属印、请托题调、扣克规例、滥准词讼,盈千累万。”

摆在雍正皇帝面前的,便是这样一张涉及整个朝堂,牵一发动全身的贪污网。

于他而言,养廉银制度的出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二、养廉银带来的影响

养廉银制度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预防手段,它主要的正面影响有三种:

1、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官员贪污的动机,有利于政坛保持清廉的风气;
2、减少了官员额外抽取火耗成本满足私利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3、为后世预防官员腐败提供了经验参考。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养廉银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大的弊端。

比如高薪养廉对于官员贪污的行为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约束作用,乾隆朝第一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先说一下清朝职官俸禄问题。清沿明制,实行低薪制,官员的正俸是非常少的。如正一品官年俸为180两;正二品年俸155两;正三品年俸130两;正四品年俸105两;正五品年俸80两;正六品年俸60两;正七品年俸45两,此外还有禄米若干。因此许多清官连维持生计都成问题。

因此,雍正实行火耗归公后,便将发放给官员的这些银两称之为“养廉银”,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地方各级官员们以高薪养廉。

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引起了强烈反对,雍正又会采取哪些雷霆手段呢?

从根本上说,对于大部分官僚而言,做官的目的就是求财。做事与收钱,是分而又合的一体两面,实行耗羡归公势必会阻断他们的财路,他们岂能同意?于是便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加以反对和阻挠。

可是雍正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反对耗羡归公的人仍然不在少数,而且在朝野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时的雍正就不能不痛下决心,乾纲独断了。他发出上谕,批评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分析了实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必要性。并毅然决然地将耗羡归公的政策通行于天下。

当官发财这是传统官僚集团的基本诉求,像朱元璋那样既不提高官员待遇,又以法律和道德来进行打压约束的办法显然是收不到实效的。换句话说,要求全国的官吏都大公无私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雍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极力推行养廉银制度,将官场中的那些陋规转变为合法的收入,这样就让官吏盘剥百姓的事情减少到最低,吏治也大为澄清。

从实际情况来看,雍正把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作为整顿吏治和财政的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年之后,即雍正十二年,他也不无得意地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小民免于扰累,此中利益乃天下所共见。”

因此后世在评价雍正一朝吏治的时候,就有“雍正朝无清官”之说,因为当时官吏都小心谨慎,不敢大肆贪污,人人都成了清官,也就无所谓清官了。

此外,推行火耗归公也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的财政亏空几年内就全部补完了,并有70多万两的盈余,户部存银康熙末年时只有800万两,而到雍正末年却有6000万两之多。直到现在,很多学者对雍正实行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都有很高的评价。

到此,大家对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办案收差旅费被停职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