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院士终身制没了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院士终身制没了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没有谁强谁弱,是研究方向领域不同。
中国科学院偏重于基础科学方向,下设研究所包含有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科学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偏重于工程技术领域,下设学部包含机械、土木、水利、化工、冶金、能源矿业、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
两者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
科学院院士以理论研究为主攻方向,工程院士以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同时是两院院士,说明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非凡的建树。
仅此而已,不存在强弱之分。
这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也好比一只鸟的两个翅膀。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提高理论。绝不是谁高谁低。中国在人们头脑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科研是劳心者,工程是劳力者。劳心者自然更高,实际人类发展不可能把科研和生产分开。
某种程度上,这种说法是对的!
中科院院士,必须有足够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得到科学界的认同,虽然也有饶毅屠呦呦的分歧,但总体代表科研水平。
工程院院士就不好说了,既然是工程院,很多是企业行为,有些实际上,是靠企业的实力,例如某些网站CTO,和他们有同样水平的人,大有人在,只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在他们的位置上。
虽然各种社会待遇两院的院士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科学院士含金量略高一点,最有含金量的,是双院院士。
当然,就个体而言,有些工程院士的能力或者贡献,绝不亚于科学院士,甚至更强,例如航天系统的各类总指挥总工总设计师们!
中国有少数科学家身兼“两院院士”,你说哪一个院士比较强?院士当中还有“资深院士”,怎么比呢?
院士这个名称(头衔)最早出现在1948年,提名投票选举产生;当时的左翼人士郭沫若由右翼人士著名学者胡适提名当选第一届科学院院士;
1949年以后,“院士”头衔取消;替代的名称是科学院“学部委员”;产生的程序与以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是由提名,讨论投票通过产生。
1955年,恢复了“院士”的头衔;主要还是一个名誉,而且还是终身制。
2017年,院士制度实施了重大改革和调整,主要内容就是废止终身制,两年进行一次增补。
科学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之间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一般来说,他们各自在不同行业,其研究成果以及经济效益无法相比较,也无需去进行无意义的类比——
这些人大都是各个学科(行业)的带头人,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过巨大贡献,其中还不乏堪称“国士”的大师! 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希望。
一般来说,院士的薪酬,主要由基本薪酬,国务院特别补贴、院士补贴、岗位补贴这几部分组成。院士月基本薪酬大概在5000元左右,国务院特别奉献补贴为100元,岗位补贴1000元,院士补贴则是5000元,扣除相关税收之后,院士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9000元左右,一年下来便是10万左右了。而资深院士,补贴还是挺多的。如果贡献大,那么这个资深院士工资更高,即使年薪几百万也不奇怪。所以,中国院士年薪待遇是不统一的。
根据国家规定,2009年1月1日起,两院院士的院士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1000元,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拨款。
另外,8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称为“资深院士”,额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免征个人所得税。除了国家津贴以外,各地和各单位的标准则有所不同。
到此,大家对院士终身制没了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院士终身制没了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